发布时间:2025-10-15 18:15:18    次浏览
施仁潮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医风湿病科主任中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兼任省中医药学会营养与食疗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专家,曾荣获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全国优秀中医健康信使称号。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治疗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骨关节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等胃肠病,对亚健康调理、肿瘤康复有专长。出版了40余种相关著作,取得10余项科技成果。近日,做销售工作的彭先生正好休假,每天晚上总喜欢一边看着电视,一边惬意地喝点小酒。没想到有天和朋友聚餐进食海鲜及啤酒后,他的脚指头抗议了,一连几天又肿又痛,连走路都成了问题。到医院急诊科,医生说啤酒加海鲜诱发了彭先生痛风发作。痛风是吃出来的“帝王病”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医内科施仁潮主任中医师介绍,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痛风和饮食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人说这是一个“吃”出来的病。相对来说,生活在海边的人得痛风最多。因为常吃的海鲜里面有大量嘌呤,这种物质会导致体内血尿酸大量生成,而血尿酸水平的增高是诱发痛风的直接原因。再配上啤酒,不仅同样含有高嘌呤,还能抑制人体内血尿酸的排泄。频繁地吃海鲜和啤酒,会使患痛风的概率大大增加。饮食习惯之外,还与遗传、性别、年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关,可发生于不同国家及不同种族人群。我国痛风患者多见于中年人,近几年有年轻化的趋势。古时候,帝王南征北伐,容易疲劳过度;风餐露宿,容易风湿入侵;江山到手之后,酒池肉林,饮食没有节制。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将相帝王都患有痛风,所以痛风在医生这里常被称为“帝王病”。痛风非小事施仁潮介绍说,关节疼痛急性发作是急性痛风的典型症状。疾病发作多在轻微损伤、饮食过量或相关疾病以后,特别好发于肢体远端关节,典型的症状发于足趾(足痛风),也可因尿酸盐结石引起肾绞痛。慢性痛风以破坏性关节变化为特征。痛风发作后,短则一天,长则7天、10天,发病时疼痛难忍。然而不少患者好了伤疤忘了痛,认为痛风是小事。殊不知,痛风不仅能引起关节疼痛,还常伴发代谢综合征的其他疾病,如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甚至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胃出血、胃穿孔、骨质疏松等。施仁潮说,痛风的治疗重在平时,痛风的基础是高尿酸血症,故必须对高尿酸血症进行干预治疗。西医常用秋水仙碱、消炎镇痛剂以及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来处理痛风病人,不同阶段用不同药物,即使疗效确切,但是副作用颇为严重。中医也有许多方药可以处理痛风,像是急性的痛风关节炎发作,可依病情选用上中下通用痛风丸、四妙丸、白虎加桂枝汤等,通常可取得不错的疗效。无肾功能损害或关节畸形者经有效治疗一般都能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更不会影响寿命。但如果治疗不当,急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可引起较大痛苦。有关节畸形和肾石病者则生活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肾功能损害严重者,预后较差。避免进食高嘌呤食物减少痛风发作眼下是喝啤酒、吃海鲜烧烤的好时光,也是痛风的高发期,施仁潮提醒读者,痛风产品,部分海鲜、动物内脏、豆类、蘑菇等属于高嘌呤食物,不管在急性期,还是缓解期都应尽量避免。烧烤中的肉类大多属于嘌呤含量中等的食物,摄入过多会导致尿酸升高引起痛风发作。因此在痛风急性发作期,烧烤是坚决不能吃的。可适当吃含嘌呤少的食物,比如鱼、鸡蛋等,喝脱脂牛奶、低脂酸奶,适量多吃富含维C 的果蔬,有助于降低血尿酸,减少痛风的发作。痛风发作之时,要注意休息;平时运动,最好选择游泳、太极拳之类,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关节劳损。同时注意多补充水分,每天达到2000毫升左右,白开水、淡茶水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尽量少吹空调,尤其是夜间避免直接对着空调冷风吹。除了改善生活方式,一定要配合医生进行服药治疗,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痛风发作。更多关于痛风治疗的信息:http://www.niaosuanwang.com